返回首页  |  友情链接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创新模式 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厦门轻工集团搭建平台链上发力,助力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浏览次数:25

(转自厦门日报2025年1月24日A01、04版)

刚刚过去的2024年,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答卷——2024年集团发展再创佳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厦门轻工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锚定“国有轻工业制造与投资商”新定位,秉承“国内一流智能制造创新型集团”愿景,齐力推进“1+4”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个定位即国有轻工业制造与投资商,4个方向即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专业园区、产业投资。“我们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而是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向上下游延伸,为制造业提供金融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生产管理、人力服务、渠道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赋能制造业的发展。”厦门轻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倚重全新模式,供应链成为“共赢链”。厦门轻工集团传统工业制造加速提质向新,三家老牌工业企业通士达公司、古龙食品公司、三圈电池公司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2024年利润比增约346%;三个“工改工”产业园落地建成,新增面积比增114%;古龙进出口公司从“链”上发力,2024年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厦门轻工集团云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及供应链白名单,厦门轻工集团商贸有限公司被评为厦门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今年,厦门轻工集团将完成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基本搭建,为集团核心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积极助推厦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厦门制造乃至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添油助力。

赋能制造业 “链”出新动能 轻工集团创新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供应链是当前发展的热词。作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打造者,厦门轻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与众不同的“打法”,吸引不少目光。

当前,厦门轻工集团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赋能制造业。“建设平台,创造价值。”厦门轻工集团副总经理傅复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致力于打造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将由点及面构筑制造业供应链融合发展生态圈,加速打通制造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塑造发展新优势。

新理念

全链条布局 确定“1+4”发展路径

提及供应链,很多人认为是贸易,是进出口买卖,是利用信息差、物流差、地域差、资金差赚取差价。“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在傅复强看来,“供应链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而是以制造业为核心价值,打通上下游、中间环节、消费者的全链条。”

在市属国有企业集团中,厦门轻工集团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刚刚过去的2024年,集团权属古龙食品、三圈电池公司喜迎70周年的历史时刻,通士达公司也迎来了成立发展的第66个年头。“一家集团拥有3家老牌制造业企业,这不仅在福建,在全国都较少见。”

立足大势、着眼长远,一条转型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厦门轻工集团确定“1+4”发展定位和方向,1个定位为国有轻工业制造与投资商,4个方向即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专业园区、产业投资。“在现代服务方面,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目标,即打造领先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商,往上下游延伸,赋能制造业。”傅复强表示。

厦门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城市,这为构建高效、辐射广泛的供应链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厦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涵盖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个维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厦门轻工集团所属轻工集团供应链公司、古龙进出口公司,不仅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积累,还展现出强大的团队精神和市场适应能力,在“链”上布局、打造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方面,确实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新打法

全方位赋能 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今年,厦门轻工集团将完成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基本搭建。傅复强说:“这个平台对制造业不是简单的赋能,而是寻找制造业的缺口,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的赋能。”

在过去3-5年里,轻工集团就这个新模式进行了“点对点”的探索与实践。厦门轻工集团三家承载着厦门几代人的记忆的工业企业(通士达公司、古龙食品公司、三圈电池公司),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成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解。“我们对三家工业企业在原材料、生产过程、成本管控以及新材料提供等方面不断赋能,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制造,让老品牌焕发了新活力。”傅复强说。

在外部企业中,也不乏成功案例。漳州一家钢材加工企业,一度亏损停工。“你负责生产,其他啥都别管,除了生产以外所有的活我们来做。”傅复强介绍说,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在新的商业模式助力下,这家企业不仅“活”了起来,还实现了满产,跑出发展加速度,产品销售至全球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化的今天,是一个高度链接的时代,单线作战难以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一个平台,整合各个环节,畅通“筋络”,然后用各种方式降本增效。“需要资金找银行,需要货源找上游,需要设备找企业……这是当前的发展模式。在我们打造的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大家想要的价值都可以提供。”傅复强告诉记者。

新目标

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轻工模式”

举棋心有方向,落棋胸有成竹。

厦门轻工集团正快马加鞭推进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平台的商业模型已基本搭建,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落地,年内完成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不仅服务轻工集团核心制造业,推动集团发展提质增效,还将服务园区企业。目前,厦门轻工集团3个“工改工”项目相继落成(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园(先进制造园)、三圈新能源产业园、轻工视讯产业园),引进了不少园区企业。“对园区企业来说,不仅有一个合适的生产经营场所,还能得到很多配套的资源,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早投产、早出效益,伴随园区企业的发展,‘工改工’产业园区也将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傅复强说。

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利好政策,未来,厦门轻工集团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还将服务全省、全国制造业,甚至走向海外。

乘合作之舟,凝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这个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合作平台,我们希望跟有共同发展思路、业务发展需求的企业合作,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业企业、终端用户、银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等。”傅复强表示,厦门轻工集团将争取在三年内将制造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成厦门的拳头产品,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轻工模式”,为厦门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积极贡献,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刘艳